为什么你家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
发布时间:2019/3/4 9:50:17 作者:刘心成 浏览量:1015次
常听身边的小伙伴说:“现在,各种资源太丰富,也真是头疼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伙伴认为:孩子能接触的东西很多,他什么都感兴趣,然后学什么,3分钟热度,缺乏坚持性。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一切都很好奇,感兴趣,但又没啥坚持性呢?什么都让孩子去尝试,也不现实呀!
为什么孩子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首先,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可是,很多人却不认可孩子对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孩子的年龄特点:
(1)3-6岁孩子,在生理上
1.其大脑中兴奋和抑制机能不断增强,但不平衡,兴奋依然大于抑制。
2. 在整个幼儿期,大肌肉运动能力逐年提高,运动能力在发展中。
3. 幼儿期的后半段,手、手指的末端细致部分开始发展的时期,比如手眼协调地完成基本生活自理动作,能完成手部基本的精细复杂动作。
(2)在心理上:
1. 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以积极的态度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
2.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 行为易受情绪支配
家长认为的坚持,很多时候指技能上的学习,但对孩子来说,玩得开心才最重要。所以,你看到的是孩子对事来得快,去得也快,常指的是对某一技能的热情,比如弹钢琴、学画画,然后当你要求孩子继续深入学习,掌握这一技能时,孩子就没了热情。那是因为,这些技能的学习,常要求孩子掌握很多外加强加的规则,而这对于孩子来说,他很难将其内化为自己需要。所以,你会看到,孩子玩乐高可以玩好几个小时;但如果让孩子去弹钢琴,哪怕1个小时,你常会看到孩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就是不好好弹琴。
二、如何正确去保护孩子的热情?
既然这就是孩子的特点,那么我们与其让孩子去“痛苦”地坚持自己的热情,以至毁灭了热情。倒不如去正确保护。
(1)创设条件让孩子去感受、体验
作为家长,其实我们要做的很简单。我们可以为孩子创设更好的环境,比如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外出旅游等,让孩子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发现真正感兴趣的事物,而不要去在意他到底学到了什么。
(2)尊重孩子的意见,激发内在动力
对于孩子一会想学画画,一会想学跳舞的热情,我们不可能让孩子立志去坚持做,那么可以选择报个兴趣班,让孩子去感受。比如孩子想学钢琴,先别急着买钢琴,先去外面学习,然后也别孩子学什么了,就想着要孩子去考证什么的。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与其给孩子外在的奖励,比如零花钱、答应出去玩,或是在旁边夸张地称赞:“太厉害了,你就是未来之星什么的”,还不如激发内在动力,让孩子给自己提要求,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更持久地热情。
(3)不将孩子的表现与他人相比较
当孩子对事物感兴趣了,切忌拿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去和他人比较。
比如,孩子喜欢上画画,没事就喜欢画画画,然后你看了后,去和其他孩子、甚至获奖作品去比较,还去教孩子绘画的技巧。试想,这样的方式,孩子还会乐意去画吗?孩子对某事感兴趣,有热情,那么就让孩子去玩,去做,尤其不要如此“正式”地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不是激发孩子的热情,而是在快速浇灭其对事热情的火种。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这里有策略
下一篇:春季小班幼儿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