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保健秘籍:守护未来“视”界
发布时间:2025/2/25 12:04:26 作者:刘心成 浏览量:113次
0~6岁是儿童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视”界。因此,一定要呵护好幼儿的眼睛,让每一位儿童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早期预防儿童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运动。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尽可能“目”浴阳光。
(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眺5~10分钟。建议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进行阅读,避免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三)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四)其他措施。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误区一:宝宝的眼睛看上去很明亮,肯定没问题。
0~6岁儿童中,许多影响视力的眼病从眼睛表面看是正常的,但是实际可能存在致盲性眼病。比如弱视、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眼外观正常,但可能需要治疗。
误区二:小宝宝“对眼儿”没关系,长大就好了。
人们常说的“对眼”,医学上叫“内斜视”,婴幼儿的内斜视有真假之分。假性内斜视是由于宝宝鼻骨未发育完全,鼻梁宽且扁平,只是外观看起来像内斜视。这种假“对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真性内斜视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和立体视的发育,限制长大后职业的选择,需要尽早治疗。因此,一旦发现有“对眼”,应及时找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明确是否是真性内斜视,不要耽误治疗。
误区三: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了。
引起儿童视力异常的原因很多,近视只是其中一种。6岁以内的儿童近视较少,而远视和散光引起的视力异常更常见。另外其他的眼病,如弱视、眼底疾病等也会影响视力。
误区四:孩子视力不好不用担心,长大就好了。
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检查发现孩子有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先天性白内障和重度上睑下垂等眼部异常,都可以表现为视力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从而引起弱视,导致长大后即使戴眼镜视力也不能恢复正常。所以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应及时矫治,促进视力发育。
误区五:散瞳药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
医生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就会建议散瞳验光检查。由于儿童眼睛的调节力特别强,不散瞳进行验光检查,会影响验光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散瞳药物可以放松调节力,准确检查眼睛度数,正确使用散瞳药物对眼睛和身体都是无害的。散瞳后短时出现的看近不清、畏光,随着药物的代谢会自然恢复,家长不必担心,不应拒绝散瞳散光检查,错过孩子的最佳矫正时期。
误区六:孩子不要戴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
孩子如果有视力问题,经医生确诊后可能需要戴眼镜矫治。眼镜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决眼部聚焦的缺陷,使儿童看的清晰,促进视觉发育,缓解近视进展,眼镜对孩子的眼睛而言就是光学矫正。眼镜能不能摘下来要根据孩子的眼病种类和程度而定,中度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有可能摘下眼镜;散光和近视一般不能摘镜,要等到18岁左右视力发育稳定时,通过激光手术可以摘镜。
误区七:近视眼镜越戴度数越高。
儿童近视后度数往往是每年增加,家长常认为是戴眼镜引起的。其实这是由儿童近视本身的病变发展特征决定的。儿童近视多发病于10岁左右,且有低龄化趋势,一般到18岁左右停止进展,近视进展与年龄及用眼习惯有关,科学配戴眼镜可以减缓近视进展速度。
上一篇:江苏疾控权威发布:2月防病提示!
下一篇:转春季幼儿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