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幼儿保健小知识
发布时间:2024/11/25 19:01:36 作者:刘心成 浏览量:395次
秋季幼儿保健小知识
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各种流行性疾病易多发。由于幼儿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感冒、喉咙不适以及腹泻等症状。
温馨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做好幼儿日常的衣、食、住、行,具体如下:
秋天的气温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春捂秋冻”,秋冻,就是尽量少添一些衣服,这样对预防感冒有好处。然而,怎么“冻”也是一个技术活。
掌握气温防突变 当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降时,如果仍坚持“秋冻”,势必会伤风感冒,体格差的孩子会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所以,爸妈一定要掌握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必要时仍需适当保暖。 各项参数有指标 秋冻时令指标:秋冻适宜节气是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从初秋就开始加强孩子对冷环境逐渐适应的锻炼。 室内外温差指标: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2~5℃时,孩子外出不必增加衣服。如果室内外温差超过7℃,应该及时添加衣服了,否则容易感冒。 不同年龄各有度 2~3岁孩子:秋天宜穿纯棉贴身线衣裤,易于吸汗。随着温度下降,可单层加衣,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会加重皮肤的干燥,而且化纤衣服不透气。
3岁以上幼儿:活动量增加,经常需要户外运动,所以,接触的空气温度以及自己的体温都不断在变化,因此,灵活的洋葱式穿衣法特别适合他们。多穿几层稍薄的衣服,保暖效果会更好。层数多,层间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好,即使出汗也容易干,脱换也方便,无论室内、室外总能保持身体温度的相对稳定。
秋季孩子易生消化系统疾病,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冷饮,以免对幼嫩的肠胃造成刺激。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再有,西瓜属性寒之果品,秋季多食易伤脾胃,因此,不宜让孩子多吃。
秋分后天气较为干燥,孩子常出现口干、舌干、唇干、皮肤干痒等情况。因此,家长需及时为孩子补充水分。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蔬丰富,大部分绿色蔬菜及红黄色水果中都富含大量维生素,建议孩子多吃。除此之外,还宜多喝粥,适量食用莲藕、梨、银耳、萝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物,少吃油炸、肥腻的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的症状。
秋分时节,气温下降,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情绪低落。为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尽可能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只有把孩子“捂”在家里,孩子才不会感冒。其实,适当的户外运动能增强孩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孩子多接受日光、空气的沐浴,才能逐步接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黏膜耐受力才会增强。当出现温度变化的时候,大脑皮层会及时对冷和热形成条件反射,身体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保持身体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平衡,就不会轻易感冒了。
秋季运动总体上应该以“收”为主,尽量避免大运动量、出汗较多的运动,可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让我们一同守护幼儿的健康,携手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起愉悦地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吧!
上一篇:头儿口疮的治疗与护理
下一篇:呼吸道传染病——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