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家长和孩子都关心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1/11/19 14:44:39 作者:刘心成 浏览量:885次
随着3-11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的通知陆续下发,有的家长群里也快“炸锅”了:有必要打吗?安全、有效吗?感冒了,能打吗?吃药了,能打吗?孩子过敏、哮喘,能打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关于新冠疫苗接种。
为什么要给3-11岁儿童接种?
所有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都易感,儿童也不例外。疫情早期数据显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比例低,感染后症状轻,对生命健康的威胁较小,再加上疫苗接种刚开始推进,所以并未将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列为接种对象。
但是随着疫情的蔓延、病毒的变异,儿童感染率逐渐增高,在感染的整体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高。从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看,从年初的1%上升到了8.7%。随着儿童感染病例的增加,儿童患者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染源。今年9月福建省疫情中多名小学生受感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对来说,低龄的孩子戴口罩、保持手卫生的自觉性比成人要低,而学校的聚集程度相对更高,所以一旦发生病例,传播可能会更快更强。
有没有必要?
WHO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的总病死率为1%~3%,5岁以下病死率约为7/100万。Delta变异株使儿童COVID-19病例猛增,且一旦感染,重症率为1%,病死率为1/万,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增长已严重威胁儿童生命与健康。
新冠病毒流行初期,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大多是家庭聚集发病而被传染,即儿童感染者的感染源大多来自家庭的成人患者。近期儿童感染者的增加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社区传播的一个重要传染源。接种新冠疫苗非常有必要!
安全吗?有效吗?
我国的新冠疫苗基本上都是灭活疫苗,灭活疫苗采用体外培养病毒,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病毒失去致病力而保留抗原性。这里有个重点是“失去致病性”、“保留抗原性”,保障安全的同时,又保障了有效性。
一项在我国已完成的550名3~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疫苗接种28天后,接种疫苗儿童的中和抗体的阳转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7.4,在3~5岁、6~11岁和12~17岁不同年龄组间免疫应答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在18~59岁成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
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绝大部分都是轻度到中度,且在接种24小时内可缓解。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以及发热、头痛、恶心、腹泻、疲倦、四肢疼痛等,其中以注射部位疼痛(13%)最常见。截至2021年4月30日,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5亿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02/10万剂次;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极其罕见(低于百万分之一),以严重过敏反应为主。
感冒了可以接种吗?在服药和治疗可以接种吗?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疾病的活动期,建议暂缓接种。感冒急性期,暂缓接种;急性病缓解后,正常接种。如果慢性病处于稳定期,不管是否用药(免疫抑制剂除外),一般均可以接种灭活疫苗。
上一篇:战"痘"方案,远离水痘
下一篇:儿童的安全教育有什么?